• The city of Salzburg / Salzburg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是萨尔茨堡州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威严的天主教大教堂和一年一度的萨尔茨堡音乐节相得益彰,让这座城市魅力无比。萨尔茨堡州以萨尔茨堡城命名,几个世纪以来,大主教作为宗教的最高权利掌握着国家的统治权,直到1816年归属于奥匈帝国。这种既是侯爵又是大主教的统治形式将萨尔茨堡变成了宗教和文化中心。

今天,同样萨尔茨堡因为其文化生活远远超越了该州而扬名在外。一年一度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无疑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节,也是维护萨尔茨堡作为莫扎特城传统的一个机会。游客可以从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9号的出生地到后来生活的马卡特广场(MarkartPlatz)8-9号追寻这位伟大作曲家的足迹。萨尔茨堡州这个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是重要的盐货贸易中心,吸引游客陶醉其秀丽的风景,比如说萨尔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它的一部分属于上奥地利州和施泰尔马克州。

其他知名的地区有达赫斯坦(Dachstein)西部山脉,坦恩山脉(Tennengebirge)和斯汀纳斯米尔(SteinernesMeer)。在山谷中有许多传统的夏日旅行胜地如普高圣约翰(St.JohannimPongau)、策尔湖畔(ZellamSee)、费尔兹姆斯(Filzmoos)、雷德斯塔特(Radstadt)和阿伯坦瑙(Abtenau),这些地方也是理想的冬季运动胜地。

The city of Salzburg / Salzburg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

《音乐之声》的故乡和拍摄地

《音乐之声》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百老汇音乐剧和好莱坞电影之一。曾经感动过亿万观众的特拉普一家浪漫的故事的原形便源自萨尔茨堡,今天,您可以来此探寻玛丽亚和《雪绒花》的足迹。在舞台音乐剧《音乐之声》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由罗杰和哈马斯坦编写和谱曲,该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近1500次,赢得6个托尼奖项,售出3百多万张唱片),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导演并出品了同名电影。该电影在1965年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并赢得了其中5项(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录音,最佳剧本,和最佳音乐改编)。
该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在维也纳出生的玛丽亚·冯·库雪拉(Maria von Kutschera)是萨尔茨堡修女山本笃会女修道院的见习修女,她的教母将她派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女教师,照顾特拉普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久,玛丽亚成为男爵夫人,在30年代初创立了家庭合唱团,他们在奥地利的期间经常进行公开演出。1938年,在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他们逃离了祖国。这时音乐演出成为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成功的表演令他们得以在美国安顿下来。他们在1941年买下佛蒙特州的一个农场,该农场最终成为特拉普家庭旅馆。现在的特拉普家庭旅馆是一个生意兴隆的酒店。
从世界各地来到萨尔茨堡的游客都会趁此良机游览《音乐之声》的拍摄地点,特别是对于很多来自国外的痴迷于这部电影的影迷们,对于他们,一生中至少一次沿着玛丽亚的足迹重温这个动人的故事。
虽然这部电影曾被译成德文在德国上映了一阵(奥地利可能也上映过),但提到这部电影还是会有很多萨尔茨堡当地人有些茫然,原因很简单,大部分萨尔茨堡人都没有看过音乐之声. 但如果提及影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只需哼出“雪绒花”等电影中著名的曲调,那无论在世界何地,无须片刻都会有陌生人加入你的“音乐之声合唱队”。

以下这些地方便是影片拍摄过的地方:

修女山上的本笃会修女院(The Benedictine Convent on Nonnberg):这里修女们齐唱《玛丽亚》。
米拉贝尔花园和米拉贝尔宫殿(Mirabell Gardens and Mirabell Palace):玛丽亚和孩子们唱《Do-Re-Mi》的地方。
主教官邸广场和主教官邸喷泉(Residenz Square and Residenz Fountain):玛丽亚从修女院离开,穿过主教官邸广场搭上车前往特拉普别墅的路上,高唱《我有信心》。
岩石骑术学校(Felsenreitschule):电影中特拉普一家分别时特拉普男爵唱《雪绒花》的地方。
圣彼得墓园(St. Peter’s Cemetery): 戏剧性的逃亡场面就在这里拍摄。
雷奥坡斯考宫(也称列宫Leopoldskron Palace): 影片中特拉普男爵正面朝向湖的别墅。
音乐之声玻璃屋(The Sound of Music Pavillon):今天坐落在海尔布伦宫殿,影片中的玻璃屋在列宫中。电影中最著名和浪漫的场景之一。
芙蓉城堡宫殿 (Frohnburg Palace):庭院和正门被用作背景。
其它的场景均在城市郊外拍摄,例如阿尼福宫殿,霍亨威尔芬城堡,月亮湖,福舍尔湖,圣吉尔根和沃尔夫冈湖。


Mozart Square Monument in Salzburg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

莫扎特的故乡

谈到萨尔茨堡,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这里是他的诞生地。1747-1773年期间,莫扎特一家曾在粮食大街9号三层的“Hagenauer家“住了26年。 1756年1月27日音乐天才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便在这里出生,零售商兼玩具贸易商Johann Lorenz Hagenauer (1712-1792)是整座建筑的主人,他也是莫扎特一家的朋友。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生于1756年1月27日,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利奥波特·莫扎特(Leopold Mozart ,1719 – 1787)和他妻子安娜·玛丽亚的第七个孩子。仅活下来的两个孩子玛丽亚·安娜(Maria Anna)——人们称她为“娜奈尔”(Nannerl)和弟弟沃尔夫冈在很小的年纪便表现出过人的音乐才能。他们的爸爸把自己的工作暂缓一旁,全心教育和培养两个孩子。1762年1月12日, 利奥波特·莫扎特怀着希望和才能带领一家人开始了旅行。

莫扎特一家早在1765年便考虑搬到一个更大的住所。他们在粮食大街9号的住所包括一间厨房,一间客厅,一间生活用房,一间卧室和学习室。1880年5月15日,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将莫扎特出生地改造成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经过几十年的系统改造和扩增,这里已经变成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参观者前来的文化景观。参观者可以依次参观莫扎特出生地的各个房间,其中陈列着历史文献,乐器,纪念物和莫扎特的生活肖像画,包括莫扎特姐夫Joseph Lange于1789年创作但未完成的画作”钢琴前的莫扎特”。著名的展品包括:莫扎特孩童期用过的小提琴,他音乐会用过的小提琴、古钢琴、拨弦古钢琴、肖像画和莫扎特一家的书信。

Siemens Festival Nights in Salzburg, Kapitelplatz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

萨尔茨堡艺术节

萨尔茨堡艺术节自创建开始,便一直秉承向观众呈现高水平的音乐,汇聚国际顶级艺术家和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特色。萨尔茨堡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节之一。每年夏季来自全世界最好的乐团及艺术家们都将汇聚在萨尔茨堡这个“世界的舞台”共同欢庆难得的艺术盛典,而整个城市也将弥漫在美妙的音乐中。今年艺术节举办时间为7月19日-9月1日。

缘起

一战末期,一个在萨尔茨堡建立艺术节的想法开始孕育。原为萨尔茨堡大剧院演员的导演马克思·莱恩哈特(Max Reinhardt),1917年在维也纳提交了艺术节设想陈述,1919年胡戈·冯·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hal)发表了艺术节方针目标。
战争及战后期间

萨尔茨堡艺术节的形象在德国吞并奥地利期间曾有过改变。许多之前为艺术节的发展呕心沥血的艺术家被禁止参演.艺术节的创始人胡戈·冯·霍夫曼斯塔的作品被剔除演出范围,国际观众也不能前来。整个城市被独裁者滥用成为宣传工具。在战争开始时,很多演出都被删减掉。1945年夏天艺术节才开始恢复。战后几年,艺术节开始逐渐重新树立其国际声望。1946年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重新回到艺术节舞台。1948年,一个直到今天仍然与萨尔茨堡艺术节密不可分的重要人物走到了台前:赫伯特·冯·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

卡拉扬时代

1960年7月20日,卡拉扬主持了新艺术节演出大厅的开幕,这也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这个新歌剧院能容纳2,200名观众。这不仅主要最为莫扎特曲目的演出地,也是19世纪最著名的歌剧院。卡拉扬推动艺术节向更加国际化发展,1989年卡拉扬去世之后,艺术节面临超越卡拉扬时代最后几年的保守停滞状态。

新时代的来临

Gerard Mortier在1990-2001其艺术总监的任职期间,追求更开放的方式发展艺术节。向不同人群和青年人推荐更宽广,更现代的曲目,以及新颖、甚至大胆的美学视角。个性化的座右铭体现在整个艺术节的演出中。大量新制作演出逐年增加,年轻一代的艺术总监走到了萨尔茨堡的聚光灯下。

Kapitelplatz Salzburg with the sculpture "Sphaera" by Stephan Balkenhol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老城

1997年萨尔茨堡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各种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让人迷醉,老城的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步行区,而且几乎所有的著名景点和奥地利最美的购物街-粮食大街都在老城区内。1997年1月1日,奥地利的两个重要文化遗址,萨尔茨堡老城和美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纳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的大会上通过一项保护世界上公认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协议。

目前有178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协议,奥地利于1993年获准加入。这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协议,主要是为了帮助协议国家保护文化和自然遗迹,并确保这些遗迹在面临威胁时能获得有效的帮。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品在不断地消失,这常常是自然的力量所致。但更多时候这是因为人类破坏性的野心,剥夺了下一代人拥有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遗产或独特文化遗产的权利。

有责任感的文化官员认识到保护文化自然遗产人人有责,而仅有国际机构才能借助他们的声望执行有力的措施。每个公民都应该意识到其国家的那些自然文化遗产需要受到保护,并且应该熟悉世界各地的许多无价的自然文化保护景区。

为了促进这种认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布1988年至1997年为文化发展的十年。目前全世界124个国家的700多个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对于被列入的景区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对其采取更高层次的保护。该项提名是属于萨尔茨堡市的一项殊荣,是对政府一贯以来保护历史名城的各项政策的肯定。

media_content.tooltip.skipped